20年的12月31日,多年的闺蜜苏从重庆飞来上海,我们在上海迪士尼见到了童话世界里绚烂的烟花。当晚,在漫天的璀璨烟火里,我收到广东选调进入面试的消息,我同高中好友大师通电话,他在电话那头的饭局里兴奋地告知我,他以第一名进入广州某区法院面试。
这个系列摘录自 我过去写过的个人喜欢,认为有价值的精华片段,这是第四期。
- 人心总是如此脆弱,渴望被理解,渴望被看见,渴望被投射和共振。热情的人可能会被冷静内敛的特质吸引,内向社恐的人可能会被温柔温暖的特质吸引。无论再坚韧的人,触到DNA的时候,上头沦陷的时候,都七零八碎得不堪一击。
- 内部的坚定与稳定来自于对自我的清晰认识,能力强弱的六边形分布。认知,记忆,模仿,判定,创造等不同模式的自如切换。以及反馈,外部的反馈无非告知你优劣,不断向环境学习,进化,内部的反馈则记录每一天的工作,有序地向自我汇报,这种强正反馈加强自我存在感与自信心,进一步消除不确定性。
我有很多年不看非现实向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了。因为在我的现实生活里找不到关照,觉得索然无味,浪漫主义已经长期缺席。
最爱看小说的时候是高中,最爱看古言,穿越/复仇/升级打怪爬上高位/爽文。大学时候,有一晚和一个非常聪明学习非常好(比我聪明比我学习好多了)的高中同学住在一起,她告诉我她从初中开始疯狂看言情小说。我惊呆了,仿佛发现新大陆。原来像她一样的好学生也会干这种中学价值体系里“离经叛道”的事情。
周日晚上,写完了深度学习第三次作业的代码,正在运行,来写这周的周末夜话。
这周在工作节奏上明显适应了很多,参加了两次团建(周三徒步,周五狼人杀),和同事更熟悉,也更融入团队。周五的时候一位硕士毕业四年的同事还来问我一个工作中遇到的统计学问题(可能看我是学数据科学的吧),虽然不知道有没有帮他解决问题,但是感觉受到了同事的认可。
最近两天持续在和朋友探讨”认知能力“。
起因是我们的一位共同朋友,陷于一种盲目努力的困境,正经历着连续的挫败,以为做到A,就可以实现B。我们能看到他的问题,却不好直言。因为否定他人是一件残忍的事情,尤其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我说,认知能力真的很重要,朋友说”但是他可能缺乏这种的认知的环境“。像是一个死循环。
注:这篇文章写于2021年3月5日,彼时我在对于纠结要不要是GAP Year还是接受港中深数据科学的Offer去读研。
最后的我没有开启GAP Year,而是接了Offer去读书。我不知道平行时空的做出不同选择的我今天可能是怎样的人生状态,但是以我对自己的了解,我是一个一以贯之的风险厌恶者,如果能重来,可能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以下可以视作打脸史,也可以视作一种诚挚的反思。
今天偶然得知高中同届一位去了P大数院的同学正在高三复读。惊讶之余又觉得正常不过。首先,P大数院是著名的疯人院。其次,大神无论怎样都还是大神。我记得高三那年国庆和川儿在我宿舍聊天,探讨高三复习方法和状态,她谈到这位大神,说他冷若冰霜,每天早自习之前都在背生物课本,复习状态极佳。这位同学今年二诊是全市第一,再去清北如囊中取物。